“美人鱼”游进黄骅港
近日,黄骅港出现了一条巨型“美人鱼”,来自马来西亚,还上了河北新闻联播报道沥青原油。
这个稀罕物长啥样?瞧,这艘成功靠泊在泰地液化码头的油轮,就是“美人鱼”号,这是黄骅港迎来的首艘10万吨级国外油轮沥青原油。它运来的原油经管道入罐后,将陆续运往黄骅港腹地石化企业,应用到大伙的生产生活中。
说到黄骅港,大家可能会想到煤,那里是我国西煤东运、北煤南运的第一大出海口,煤炭吞吐量已连续3年突破2亿吨,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沥青原油。装运煤炭已经很忙了,为啥还要接卸原油外轮?简单理解,就是黄骅港要从单一的煤炭港向多功能、现代化、综合型港口“变身”了。
拿这次牵手“美人鱼”的泰地液化码头来说,就是黄骅港第一个油品、化工品码头,不久前建成开放,可接卸原油、燃料油、汽油等多个货种,能为京津冀、晋蒙鲁等腹地众多石油化工企业提供进出海服务,平均每周可接卸一艘10万吨级原油外轮沥青原油。
液化品外贸航线那么多,为啥要选这一条?这么说吧,搭上这条新通道,就可以进入外贸货物报关入罐、装车或管输至生产工厂等又快又好的流程,更关键的是,黄骅港腹地目前每年有2000多万吨原油、燃料油、稀释沥青需求量,而泰地液化码头处在渤海湾陆上运距最短位置,如果物流企业“牵手”这里,每吨原油的物流费相比以前大约节省80元,10万吨原油就节省800万元沥青原油。是不是很划算!
(记者 芦静)
版权声明:如无特殊标注,文章均为本站原创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评论